🍉 西替利嗪
西替利嗪qín(cetirizine)是一种第二代抗组织胺,为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过敏反应药。商品名有去敏定、司特宁、仙特明、协帝、CETIN或CETY。治疗过敏性鼻炎、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及皮肤瘙痒有较好疗效。此药物经由口服方式给药。通常在服用后三十分钟内开始作用,可持续约一天。其效力与第一代的H1-组胺拮抗剂苯海拉明相似
药效学
西替利嗪是一种具高度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。西替利嗪、左旋西替利嗪和右旋西替利嗪对H1受体的Ki值(衡量药物与受体结合亲和力的指标。Ki值越低,药物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越高)分别约为6nM(奈米摩尔)、3nM和100nM,显示左旋体是具活性的主要形式。西替利嗪对H1受体的选择性比多种其他位点(包括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、血清素、多巴胺和α-肾上腺素受体等)高600倍(或更高)。该药物对H1受体的选择性比对五种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高20,000倍(或更高),因此不具抗胆碱作用。其对hERG通道的抑制作用微小,可忽略不计,且将西替利嗪剂量高至60毫克/天(正常建议剂量的六倍)时未观察到心脏毒性发生。
西替利嗪仅有少数会穿过血脑屏障,因此在众多抗组胺中产生的镇静作用最小。一项使用正子断层造影(PET)的研究发现,对于10毫克西替利嗪、20毫克西替利嗪和30毫克羟嗪,H1受体的脑占率分别为12.6%、25.2% 和67.6%。(就外周抗组胺作用而言,10毫克的西替利嗪剂量相当于约30毫克的羟嗪剂量。)使用PET对抗组胺研究,发现大脑H1受体占用率超过50%与嗜睡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高发生率有关联,而大脑H1受体占用率低于20%则被认为不具镇静作用。 因此对于30毫克羟嗪,H1受体占用与主观嗜睡密切相关,但对10毫克或20毫克西替利嗪则无相关性。因此西替利嗪的脑渗透和脑H1受体占用有剂量依赖性,据报导,使用5至10毫克剂量的西替利嗪没有镇静作用或仅发生轻度镇静作用,而使用较高的20毫克剂量则有显著嗜睡的报导。
西替利嗪除会抑制H1受体之外,还显示有抗发炎特性。此作用是透过抑制NF-κB路径并调节细胞激素和趋化因子释放而发挥作用,进而调控发炎细胞聚集。它已被证明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性和白三烯B4释放。研究人员Boone等人发表的报告发现使用20毫克的剂量,可抑制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细胞黏附分子VCAM-1的表达
药效动力学
片剂或糖浆形式的西替利嗪经口服后可被迅速且广泛吸收。生物利用度至少为70%,左旋西替利嗪的生物利用度至少为85%。无论配方,西替利嗪约在1.0小时即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。西替利嗪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在5至60毫克剂量范围内会随剂量呈线性增加。服用单一剂量(10毫克)的最大血药浓度为257奈克/毫升,服用20毫克剂量时为580奈克/毫升。食物对西替利嗪的生物利用度没影响,但发现会将最大血药浓度的出现延迟1.7小时(即约2.7小时),且浓度会降低23%。使用左旋西替利嗪也有类似的结果,在用药同时摄入高脂肪食物,个体的最大血药浓度会延迟1.25小时出现,浓度降低约36%。西替利嗪于血液中的浓度在3天内达到稳态水平,长期给药不会出现药物蓄积。每日服用10毫克西替利嗪一次,十天后的平均最大血药浓度为311奈克/毫升。
研究发现西替利嗪在血药浓度在25至1,000奈克/毫升范围时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%至96%,因此与血药浓度无关。多项研究也提出88%至96%的血浆蛋白结合率。此药以高亲和力与人血清蛋白结合,而α1-酸性糖蛋白和脂蛋白对总血浆蛋白结合的作用则小得多。据报导,左旋西替利嗪的未结合或游离部分为8%。西替利嗪的真实分布容积尚未确定,但估计为0.3至0.45升/公斤。西替利嗪会以少量且缓慢方式穿过血脑屏
障,而被认为是由于其化学性质及其作为P-糖蛋白基质所具活性的结果
西替利嗪显然不会被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。因此不会与抑制或诱导此种酶的药物(例如茶碱、红霉素、克拉霉素、西咪替丁或酒类)产生显著交互作用。使用含碳14的西替利嗪研究发现排出的西替利嗪在2小时内有90%为原形,在10小时内则为80%为原形,在24小时内的原形降至70%,显示代谢不但有限,而且缓慢。虽然西替利嗪未经历广泛的代谢或P450酶的代谢,但它确实会经由其他方式进行某种代谢,代谢途径包括氧化和生物结合。尚未确定会转化西替利嗪的确实酵素种类。
大约70%至85%的西替利嗪经由尿液排除,有10%至13%经由粪便排除。总体而言,约有60%的西替利嗪由人体主动运输机制经由尿液以原形排出人体。健康成人体内西替利嗪的生物半衰期为6.5至10小时,各项研究所得的平均值约为8.3小时。在老年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会延长至12小时、肝功能不全者会延长至14小时和肾功能不全者会延长至20小时。西替利嗪在皮肤中的浓度下降速度比在血浆中的下降慢得多。作用持续时间至少为24小时
不良反应
使用后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、口干、头痛和腹痛。因为第二代H1-组胺拮抗剂对组胺H1受体更具选择性,嗜睡程度通常会低于第一代拮抗剂造成的。在此类第二代拮抗剂中,西替利嗪会导致嗜睡。不会引起嗜睡的第二代拮抗剂有非索非那定和氯雷他定。西替利嗪可用于治疗小儿科患者,但需注意嗜睡的副作用。
过敏反应
西替利嗪的主要适应症是花粉热和其他过敏反应。由于这类搔痒和发红症状是由组胺作用于H1受体所引起,阻断这些受体可暂时将症状缓解。
西替利嗪也常用于治疗急性和(在特殊情况下)慢性荨麻疹,它于此比任何其他第二代拮抗剂更为有效
使用剂量
推荐成年人和2岁以上儿童使用。 成年人或6岁以上儿童:在大多数情况下,推荐剂量为每日10mg(10ml),一次口服。 若患者对不良反应较为敏感,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,每次5mg(5ml)。 2-6岁的儿童:5mg(5ml)/次,每日一次;或2.5mg(2.5ml)/次,每日两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