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结果

×

搜索结果将在这里显示。

🍅 丁烷

丁烷(butane)

是的,丁烷(butane)具有一定的滥用价值,主要因为它是一种易挥发的烃类气体,常被用作吸入性滥用物质(inhalant abuse)。丁烷通常存在于家用产品中,如打火机燃料、喷雾罐(例如发胶或空气清新剂)等。一些人通过吸入丁烷气体来寻求短暂的兴奋或眩晕感,丁烷作为一种脂溶性烃类气体,通过吸入迅速进入肺部,扩散至血液和大脑,这种行为被称为“吸入剂滥用”或“嗅胶”(huffing)。

效果与风险

吸入丁烷可能导致短暂的欣快感、头晕或意识模糊,但其危害极大 慢性滥用可能损害大脑、肝脏、肾脏和神经系统,导致认知障碍或器官衰竭。

药物作用

  • **主要的主作用:欣快、镇静、解离、幻觉
  • **主要的副作用:眩晕、嗜睡、恶心、言语不清、协调性差、反应迟缓、认知障碍、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类似醉酒状态
  • **急性的副作用: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窒息、昏迷、低血压、呼吸衰竭、心室颤动、心率失常、突发性吸入死亡综合征

剂量

轻-起效剂量:1000-10,000 ppm
轻-正常剂量:10,000-50,000 ppm
中-正常剂量:50,000-100,000 ppm
重-正常剂量:100,000-200,000 ppm
重-中毒剂量:>200,000 ppm

**儿童、青少年、体重较轻者或有基础心肺疾病者对丁烷更敏感,低剂量也可能致命。

**丁烷吸入剂量因吸入方式(直接喷嘴、塑料袋、喷雾罐)、环境通风和个体肺活量而异,难以精确量化。

**丁烷作用迅速(数秒起效),但持续时间短(数分钟至半小时),驱使反复吸入,增加中毒风险

**基于毒理学文献(如《Journal of ForensicSciences》)和公共卫生报告(如NIDA、ESPAD)。中国案例(如四川、黑龙江警方报告)显示青少年每日吸食1-2罐丁烷属中度至重度滥用。

丁烷常见的吸食方法

1.将丁烷来源(如打火机或喷雾罐)的喷嘴直接对准嘴或鼻子,短时间喷射气体并吸入。

常见工具:打火机填充罐、喷雾漆、空气清新剂、发胶或除臭剂喷罐。

2.将丁烷气体喷入塑料袋或密封容器内,然后将脸部放入袋中深呼吸,或用嘴直接吸入袋内气体。

风险:高浓度吸入可能立即引发心律失常、缺氧或窒息。案例显示,单次深吸可能致命。

常见工具:塑料袋搭配喷雾罐或丁烷气罐。

特点:袋内丁烷浓度极高(可达20%或更高)。

持续时间较长,效果强烈。

常见于成瘾者或寻求更强效应的滥用者。

风险:极高,可能导致严重缺氧、昏迷或“突发性吸入死亡”。文献报告此方法死亡率最高。

3.将丁烷喷雾罐喷向空气或物体(如毛巾、布料),然后靠近嗅闻挥发的气体。

常用工具:喷雾剂、打火机气体、冷冻喷雾。

风险:虽浓度较低,仍可能引发心血管问题或成瘾倾向。

4.气管直接吸入,直接从便携式卡式炉气罐或工业丁烷罐吸入气体,通常通过打开阀门或刺破罐体。

常见工具:卡式炉气罐(常见于中国家庭或餐饮)。

风险:极易导致重度中毒、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。

5.混合吸入,将丁烷与其他挥发性物质(如丙烷、氟利昂)或酒精、药物混合吸入,以增强效果。

常见工具:多种喷雾剂或混合气体罐。

风险:混合使用增加毒性,器官损害和死亡风险更高。

急性风险

心律失常:丁烷使心脏对儿茶酚胺敏感,可能引发致命心室颤动。

缺氧:高浓度丁烷置换氧气,导致窒息。

突发性死亡:文献(如英国2001-2020年报告)显示,丁烷相关死亡占挥发性物质滥用死亡的59.5%。

长期风险:神经毒性:慢性滥用导致脑白质病变、认知障碍。

器官损伤:肝肾功能衰竭、骨髓抑制。

其他:丁烷易燃,吸入时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(如塑料袋内点火)。

丁烷吸食滥用的全球地区分布与价值评估

中国(亚洲)滥用情况:2024年,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人数达4.9万人次,其中丁烷滥用人数显著增多,部分省份超过传统毒品滥用。 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,受“提神”谣言影响,常从打火机气体或卡式炉气罐获取。 多地警方查处案件,如四川绵阳三台县(2025年3月,一男子吸食丁烷被行政拘留)和黑龙江(2024年12月,网购丁烷吸食)。 青少年一天吸食2罐以上,成瘾率上升。

美国(北美)滥用情况:吸入剂(包括丁烷)是8、10、12年级学生第四大滥用物质,8年级生中20%有终身使用史,高于大麻。 1996-1999年,吸入剂致死超500例,丁烷常见于打火机和空气清新剂。 12-13岁青年滥用率最高,无家可归儿童中严重使用率高。

欧洲(包括英国、意大利等)滥用情况:英国2001-2020年,丁烷相关死亡324例,为燃料类最常见(占59.5%)。 苏格兰VSA(挥发性物质滥用)终身使用率12%,高于欧洲平均10%。 意大利青少年中丁烷/丙烷混合吸入致死案频发。 ESPAD调查显示,塞浦路斯、希腊、爱尔兰、马恩岛、马耳他、斯洛文尼亚使用率最高(农村和城市边缘群体多)。

欧洲(包括英国、意大利等)滥用情况:英国2001-2020年,丁烷相关死亡324例,为燃料类最常见(占59.5%)。 苏格兰VSA(挥发性物质滥用)终身使用率12%,高于欧洲平均10%。 意大利青少年中丁烷/丙烷混合吸入致死案频发。 ESPAD调查显示,塞浦路斯、希腊、爱尔兰、马恩岛、马耳他、斯洛文尼亚使用率最高(农村和城市边缘群体多)。

日本:丁烷滥用致命事故最频繁,青少年中常见。

全球总体:吸入剂滥用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,低收入和少数族裔中更高。 发展中国家(如哥伦比亚、秘鲁)数据有限,但边缘群体使用率高。 过去一年全球药物使用障碍(包括吸入剂)差异大,高收入国家监测更全面。

风险警示致命性

即使轻度剂量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或窒息,尤其在敏感个体中。

长期后果:慢性滥用导致不可逆脑损伤(白质病变)、肝肾功能衰竭。

法律与社会:中国视丁烷滥用为违法行为(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),其他国家(如美国、英国)有销售限制和公共卫生干预。

建议

丁烷吸入无安全剂量,任何使用均有风险。

急救:若发生中毒,立即移至通风处,拨打急救电话(如中国120),并避免刺激(如肾上腺素可能加重心律失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