🍅 阿莫西林
阿莫西林(Amoxicillin)是临床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,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,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,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或不良反应。
药物分类:属于β- 内酰胺类抗生素(青霉素类),核心作用是 “破坏细菌细胞壁”—— 细菌细胞壁是维持其形态和生存的关键结构,阿莫西林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(转肽酶),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、渗透压失衡,最终使细菌裂解死亡,属于 “繁殖期杀菌剂”(仅对正在分裂繁殖的细菌有效)。
细菌是原因,炎症是身体为了对抗细菌产生的免疫反应。
抗生素是为了杀灭细菌,消炎药是为了减轻炎症反应
至于病毒,人类科技到现在对于病毒都没有很好的应对手段,基本靠自身免疫
免疫反应是一种杀敌1000自损800的行为,甚至有可能误伤。
高烧7天,病菌还没热死,你的脑子可能受不了,所以用退烧药
用抗过敏药降低身体免疫能力,更容易被其他病菌感染
红斑狼疮,过敏(异常的免疫反应)
细胞因子风暴,身体发现实在没办法清除病菌,所以准备背水一战,本土发动核弹打击。。。
所以身体是非常复杂的组成,一定要遵医嘱,别自以为是滥用抗生素
治疗类型
感染类型 | 具体疾病案例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呼吸道感染 | 上呼吸道:急性扁桃体炎、急性咽炎(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)、鼻窦炎、中耳炎 下呼吸道:急性支气管炎(细菌感染性)、肺炎(肺炎链球菌 /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) | 需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鉴别(如普通感冒多为病毒引起,无需用阿莫西林) |
泌尿生殖道感染 | 1. 尿道炎、膀胱炎(大肠埃希菌 / 奇异变形杆菌引起);2. 肾盂肾炎(上尿路感染);3. 急性前列腺炎、宫颈炎(敏感菌引起) | 部分尿路感染可能由耐药菌引起,需根据尿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|
皮肤软组织感染 | 疖、痈、蜂窝织炎、丹毒、伤口感染(由敏感革兰氏阳性菌引起) | 若感染部位出现化脓、发热,需优先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 |
消化道感染 | 1. 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(需与克拉霉素、铋剂等联合使用,即 “四联疗法”);2. 细菌性胃肠炎(如沙门氏菌、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轻度感染) | 单独使用阿莫西林无法根除幽门螺杆菌,必须联合用药 |
其他感染 | 1. 伤寒、副伤寒;2. 钩端螺旋体病;3.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(如牙科手术前,针对高危人群) | 需结合患者病史、实验室检查(如血培养、病原学检测)明确诊断 |
吸收与分布:口服后吸收迅速(生物利用度约 70%-90%),不受食物影响(可空腹或随餐服用),服药后 1-2 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;能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(如呼吸道黏膜、扁桃体、中耳、肾脏、胆汁等),也可通过胎盘屏障,哺乳期妇女服药后乳汁中会含有药物。
用法用量
1. 成人及体重≥40kg 的青少年
常规感染(如咽炎、扁桃体炎、尿道炎等):每次 0.5g(500mg),每 6-8 小时 1 次(即每日 3 次),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g(4000mg)。
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(需联合用药,如 “四联疗法”):每次 1.0g(1000mg),每 12 小时 1 次(即每日 2 次),疗程通常为 10-14 天,需与克拉霉素、铋剂、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)联用。
严重感染(如肺炎、肾盂肾炎):可增加至每次 1.0g,每 6 小时 1 次,需在医生监测下使用。
2. 儿童(按体重计算,需使用儿童剂型如颗粒剂、干混悬剂)
常规感染:每日 20-40mg/kg,分 3 次服用(每 8 小时 1 次),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.5g(1500mg)
示例:体重 10kg 的儿童,每日总剂量为 200-400mg,分 3 次服用,即每次约 67-133mg(需根据药品规格换算,如规格为 0.125g / 袋的颗粒剂,每次约半袋至 1 袋)。
严重感染(如重症肺炎):每日剂量可增至 40-80mg/kg,分 3-4 次服用,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2.0g(2000mg),需严格遵医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