🍊 减肥类药物
食欲抑制剂
机制: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抑制食欲,减少摄食量。
代表药物: 西布曲明(Sibutramine,已禁用):抑制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。
芬特明(Phentermine,部分国家短期使用):刺激中枢神经,减少饥饿感。
特点:效果明显,但副作用(如心血管风险、依赖性)较大,许多已被禁用或严格限制。
脂肪吸收抑制剂
机制: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,降低热量摄入。
代表药物:奥利司他(Orlistat,商品名Xenical或Alli)。
特点:中国唯一批准的非处方减肥药,副作用包括腹泻、油便,需配合低脂饮食。
代谢促进剂
机制: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或调节代谢促进脂肪分解。
代表药物:GLP-1受体激动剂(如塞美格鲁肽、利拉格鲁肽,商品名Wegovy、Saxenda),原用于糖尿病,近年用于减重。
特点:通过调节胰岛素、延缓胃排空和抑制食欲减重,需处方,副作用包括恶心、胃肠不适。
组合药物
机制:结合多种机制(如食欲抑制+代谢调节)以增强效果。
代表药物:芬特明/托吡酯(Qsymia,美国批准)。
特点:效果较强,但需严格医疗监督,副作用包括头晕、认知问题。
其他新兴药物
机制:针对特定代谢途径,如胰岛素敏感性或脂肪合成。
代表药物:研发中的药物,如Mounjaro(Tirzepatide,双重GLP-1/GIP激动剂)。
特点:多为处方药,研究显示减重效果显著,但长期安全性仍在评估。
现在网上将“减肥药”污名化,主要是有些比玩意往里面加甲基苯丙胺或者西布曲明(其实这个还好,当年只是因为由于有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才退出市场)
文章作者:sakura
文章标题:减肥类药物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overdose.day/药物大类介绍/323.html
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来自sakura !
文章标题:减肥类药物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overdose.day/药物大类介绍/323.html
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来自sakura !